1、朱晓彤回国后首次公开露面!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正式开工
特斯拉海外首个储能工厂在上海正式开工,标志着公司在中国又一大型投资项目的启动。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5亿元,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该工厂将实现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产量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
在开工仪式上,特斯拉高级副总裁朱晓彤也首次公开露面。朱晓彤是特斯拉全球大裁员时期回国的二号人物,他曾在特斯拉全球大裁员时期回国“救火”。朱晓彤在剪彩仪式上表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入华十年来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开工仪式是朱晓彤回国后的首次公开露面,这表明他的工作重心已从美国工厂、北美及欧洲地区的销售业务调整至国内业务上,而上海储能工厂可能是他近期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特斯拉高级副总裁朱晓彤指出,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对于全球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斯拉储能业务在2023年全年财报中显示,储能装机总量达到14.7GWh,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能源发电与存储业务的利润几乎翻了四倍。特斯拉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中,市场份额达到7.7%,排名第三,紧随阳光电源和比亚迪之后。随着上海储能工厂的投产,特斯拉的全球储能系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迅猛,一季度财报中指出,第一季度储能部署量达到4.1GWh,能源发电和存储的收入同比增长7%,毛利润同比增长140%,均创下历史新高。特斯拉储能产品包括Powerwall、Powerpack和Megapack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则主要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并面向全球供应。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正式投产,将为特斯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Megapack出货量的持续增长,特斯拉预计非汽车业务的利润将持续增长。特斯拉面临的销量下滑瓶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契机来完成新一轮的发展。朱晓彤的回归与上海储能工厂的正式开工,为特斯拉在华发展提速提供了可能,未来值得关注。
2、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企业营收100强名单发布
本文收集整理了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前100强企业的营收数据,为求职者和行业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前100强新能源企业营收门槛值较去年有所提升,达到55.68亿元,同比增长2.35%。
累计营收总额为40204.93亿元,利润总额约为2400亿元,显示行业整体表现稳健。
具体细分行业来看,锂电企业有34家,光伏企业有27家,电力企业18家,汽车企业15家,风电企业6家。
地域分布上,北京企业占据20席,浙江17家,江苏15家,广东13家,上海10家。
营收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企业中,海辰储能、中润光能、一道新能等企业表现突出,营收增长显著。
相反,大全能源、厦钨新能、弘元绿能等企业营收出现下滑,显示出市场环境的波动。
前十强企业中,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中国电建等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3、新能源企业-储能前十
新型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国内能源新业态发展、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2022年,根据储能电池的MWh产量,以下是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企业:
1. 宁德时代
2. 比亚迪
3. 鹏辉能源
4. 国轩高科
5. 亿纬锂能
6. 双登集团
7. 派能科技
8. 瑞普能源
9. 圣阳电源
10. 中天科技
在2022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排名中,前十名如下:
1. 阳光电源
2. 比亚迪
3. 海博思创
4. 南都电源
5. 科华数据
6. 采日能源
7. 中天科技
8. 南瑞继保
9. 电气国轩
10. 远景能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022年的数据并未完全披露,上述排名仅供参考。
在储能综合实力前十的企业中,包括:
1. 宁德时代
2. 国轩高科
3. 比亚迪
4. 上海电气
5. 双登能源
6. 阳光电源
7. 赣锋锂业
8. 派能科技
9. 鹏辉能源
10. 亿纬锂能
电源侧新型储能的发展包括:
1. 推动建设系统友善型新能源电站。
2. 支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外送能力。
3. 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的开发和消纳。
4. 促进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开发和消纳。
5. 提升常规电源的调节能力。
此外,还有其他储能企业和上游领域的企业,如电芯原材料供应商德方纳米、贵州安达、贝特瑞、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以及电池生产设备商杭可科技、先导智能、北方华创、赢合科技等。在中游领域,涉及储能系统安装的企业包括永福股份、特变电工、正泰电器、电建和能建等。
4、储能最正宗龙头股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储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002074)、派能科技(688063)、国轩高科(002074)、比亚迪(002594)、亿纬锂能(300014)、星云股份(300648)、均胜电子(600699)、科列技术(832432)、国电南瑞(600406)、华自科技(300490)、金风科技(002202)、阳光电源(300274)、盛弘股份(300693)、科华恒盛(002335)、科士达(002518)、固德威(688390)、阳光电源(300274)、科陆电子(002121)、南都电源(300068)、德赛电池(000049)、赣锋锂业(002460)
1、阳光电源VS南都电源:储能业务布局历程储能是指在能量富余的时候,利用特殊技术与装置把能量储存起来,并在能量不足时释放出来,从而调节能量供求在时间和强度上的不匹配问题。目前,中国储能行业的龙头企业分别是阳光电源(300274)、南都电源(300068),两家企业在储能业务上的布局历程如下:
2、储能业务布局及运营现状:——储能业务类型:阳光电源储能业务布局更广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布局涵盖了储能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包括储能集成系统、锂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直流变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南都电源则具备从储能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系统集成到运营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整体来看,阳光能源储能业务布局更广。——储能业务规模:阳光电源新增装机规模更大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2020年中国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阳光电源功率规模排在首位,装机规模约为302MW;南都电源排在第七位,装机规模约为74MW。——储能业务区域:阳光电源海外业务占比更大从储能业务布局区域来看,南都能源和阳光电源在国内和国外均有布局。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众多国家。南都电源储能业务已遍布全球近40个国家及地区,在全球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700MWh,遥遥领先于同行。从收入区域结构来看,阳光电源海外收入占比更高,2020年达到了3423%,而南都能源海外业务占比仅有955%。——储能业务资质对比:均达到国际化标准南都电源储能产品已经通过80余项UL、IEC、GB认证,其中MW级集装箱式锂电储能系统申请并获得UL9540和UL9540A认证,标志着公司储能系统获得全球储能领先标准安全认证认可。阳光电源储能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
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公司还获得了由鉴衡认证颁发的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簇级产品国标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从电池单体、模组到电池簇三位一体认证的企业,同时公司储能系ST556KWH-250UD成功通过北美